三地政府攜手深化機制“軟聯通” 中銀香港推出“大灣區開戶易” |
【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此頁】? 日期:2019-3-26 瀏覽次數:3419 |
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道
近年來,隨著粵港兩地居民交往日益頻繁,大灣區城市群 “一小時生活圈”已經基本成形,支付亦成為很多香港人北上消費的困擾。
“很多內地餐廳現在大都傾向于微信、支付寶埋單,甚至有些餐廳需要微信下單,但是香港居民現在在內地開戶仍有諸多限制,在使用電子支付方面很不方便?!苯洺M涤谏钲诤拖愀蹆傻氐母圪Y企業員工陳浩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他表示,由于香港本地賬戶無法直接綁定內地的支付工具,還需先到內地銀行網點開立賬戶后才可綁定使用。然而目前香港居民在內地銀行開戶除了提供相應的證件外,還需要提供內地住址、電話號碼,甚至個別銀行需要提供內地收入證明等材料。
隨著深港兩地經濟往來密切,每年香港居民到訪廣東高達7000多萬人次,社會公眾和金融機構對香港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業務有很大的實際需求。
為此,3月20日,中銀(香港)宣布經內地監管機構批準試點,在香港推出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大灣區“開戶易”服務。香港市民毋須親身前往內地,即可于香港開立內地個人銀行賬戶,賬戶可用于綁定內地主流手機電子錢包,方便日常消費。
對此,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金管局一直與內地當局積極研究各項金融配套措施。隨著越來越多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和工作,特區政府特別關心港人在大灣區跨境取得金融和銀行服務的便利性,“下一步會與內地當局探討進一步簡化開戶手續和文件的空間,未來會繼續與內地當局合作,積極研究和落實其他支持大灣區發展的金融措施?!?br />
“開戶易”每年額度上限20萬元
“開戶易”服務目前僅供中銀香港現有客戶申請,只需帶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及回鄉證,前往中銀香港任何一間分行填寫開戶文件,即可簡單提交申請,過程毋須親身前往內地分行,也毋須提供內地地址及手機號碼??蛻舫晒﹂_戶后會收到通知,到香港指定分行激活賬戶,預計申請至完成開戶約在一周內完成。
中銀香港副總裁龔楊恩慈向21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相關戶口主要用于綁定電子支付App,暫時不涉及投資理財。他稱,該行會繼續加快創新跨境金融產品及服務,全面滿足港人在大灣區工作、生活及出行等跨境金融服務需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中銀香港“見證開戶”的形式可幫助客戶開立的內地銀行賬戶屬于II類及III類賬戶。其中,II類賬戶會配發提款卡,在ATM機提款的每日限額為1000元;轉入資金、存入資金每日累計限額合共1萬元,每年限額合共20萬元;消費繳費、轉出資金、取出現金每日累計限額合共1萬元,每年限額合共20萬元。
而III類賬戶則不會配發提款卡,任何時間賬戶余額不得超過2000元;消費、繳費、賬戶資金轉出等每日累計限額合共2000元,每年限額合共5萬元。
同時,中國銀行還整合粵港澳三地經營機構的優勢,推出了大灣區個人客戶“服務通”業務。凡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深圳市分行的財富管理級及以上客戶,中銀香港、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中銀理財級及以上客戶,只要在粵港澳任意一地滿足相應標準,即可在灣區內的中國銀行指定機構開通個人客戶“服務通”,享受粵港澳三地同城化優質金融服務,實現四地便捷通行。
事實上,數家香港主流零售銀行已為客戶提供類似的見證開戶服務。如匯豐銀行客戶亦可以開立內地的賬戶,但只可綁定支付寶,而中銀香港見證開立的賬戶則可綁定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恒生銀行現有客戶則可在現場或網上預約開設恒生中國的綜合理財賬戶,且無需內地地址或內地手機號碼,更無賬戶手續費和最低資金要求??蛻糸_通賬戶后,可領取提款卡,以及綁定微信錢包或支付寶。
同時,為了方便香港居民解決在內地消費時遇到的難題,兩大電子支付龍頭亦有所行動。去年9月起,微信香港錢包同財付通、中國銀聯、銀聯國際四方合作了雙向跨境支付,香港用戶在內地可以直接使用港版微信支付進行高鐵票購買、滴滴出行、美團等場景的支付應用。今年3月1日起,Alipay HK(支付寶香港本地錢包)的線下跨境支付新功能將正式上線,用戶在大灣區消費時,可以通過線下掃碼的方式進行跨境支付。
研究更便利通關政策
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委副主任曹達華在出席2019粵港澳合作論壇時坦言,粵港澳三地居民對于大灣區建設是否有感,主要取決于社會關注的議題是否得到響應,大眾是否得到實惠,“去年以來,廣東加快推出了多項便利港澳居民的措施,盡管得到了積極反響,但三地在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需要破解的難題?!?br />
他指出,在大灣區“硬聯通”方面,在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多項重要基建相繼通車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規劃、城際鐵路規劃也將出臺,今年虎門二橋、橫琴新口岸等重大交通項目順利推進。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合伙人彭浩賢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灣區多維度的交通網絡構建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核心關鍵,“大灣區基礎設施的打造和省級需要具有前瞻性與突破性,通過聯通網絡化,極大促進沿線經濟要素的流動,形成規模的集聚效應。大灣區東岸與西岸的橫向聯系需要進一步加強,廣深港、港珠澳、廣珠澳三大骨架的運輸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彼诮邮懿稍L時表示。
在硬聯通的基礎上,曹達華強調,未來三地政府將著重做好機制的軟聯通,“完善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運營、管理機制,研究推出更為便利的車輛通行政策,積極探索一地兩檢或更為便利的通關模式,讓灣區內的物流、人流更加便捷順暢地流動?!?br />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當日的論壇表示,發展經濟是為了讓市民有更美好的生活,經濟以外,大灣區也為香港人的學習、就業、創業和生活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香港特區政府、廣東省政府和中央政府均一直就此進行研究和多番推出措施、便利港人。
“去年8月,中央公布推出居住證,持證人可依法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和九項便利。已有近十萬名香港居民申領(內地)居住證。我相信這項政策能為長期在內地生活的港人提供便利?!彼硎?。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017年底的估算,累計在廣東省逗留六個月(即約183日)及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約有53萬人,其中約四成介乎25至64歲。
去年12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訂明,在內地無住所,并在內地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不滿六年的個人,其來源于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在今年3月1日進一步公布具體操作辦法,在內地停留的當天不超過24小時的,不計入居住天數;同時也公布大灣區內的九市政府可為包括香港人在內的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提供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的補貼。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