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動催生大市場:百座加氫站蘊藏千億投資 |
【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此頁】? 日期:2019-3-19 瀏覽次數:2628 |
本報記者 危昱萍 北京報道
氫機遇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增了“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也是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過去數年,我國出臺系列文件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等發展,取得眾多突破,如燃料電池進入產業化階段、燃料電池商用車和特種專業車逐漸量產以及制氫技術不斷完善。
不過,在發展中也存在不完善,尤其是在加氫等設施方面有可能落后于汽車產業發展。
目前,雖然燃料電池汽車為商用車和專業用車,但燃料電池汽車等技術已較為完善,為乘用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燃料電池汽車更大規模使用之前,更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需要先行。中國目前加氫站等設施仍然較少,明顯落后日本、德國,在巨大市場潛力爆發前,需要加快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張星)
導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國內按?;范悄茉吹臉藴蕘砉芾須?,因此加氫站規劃難。有的只允許建在化工區,像加油站那樣處于市中心幾乎不可能。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中國首個國家973氫能項目首席科學家毛宗強曾如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形容我國氫燃料電池及汽車的發展歷程。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1527輛,同比增長20%,銷量和增長都遠低于同期新能源汽車。
不過,轉機已現。剛剛過去的周末,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83處修改中的一處小修改,備受關注。
在釋放內需潛力章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汽車消費,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
加氫設施,即加氫站,類似于加油站,前者為氫燃料電池車(FCV)服務,后者為燃油車服務。
本世紀初,我國就曾發展過氫燃料電池。2001年的“863 計劃”,確定了“三縱三橫”戰略,其中“三縱”即包括純電動、混合電動、燃料電池汽車。
隨著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電動汽車一枝獨秀的局面將被打破。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受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工信部委托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到2020年氫燃料電池車應用5000輛,2025年應用5萬輛,2030年達到百萬輛規模,加氫站數量將分別超過100座、300座和1000座。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相關項目投資已超過1000億元。富士經濟預測, 未來十年,全球燃料電池市場空間將達到3400 億元以上。
7大產業集群地
對于國內普通民眾來說,氫離生活比較遠,大家最熟知的氫能應用,或許是氫氣球。
在交通領域,氫早已從航天燃料“下凡”為大眾交通的新型燃料。從全球來看,氫作為燃料的FCV已處在乘用車商業化階段。日本豐田和本田,韓國現代等公司都已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
我國近幾年也加大扶持力度?!秶覄撔买寗影l展戰略綱要》《中國制造 2025》《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重要戰略綱要中,氫燃料電池車均被列為要大力發展的產業。
與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不同,燃料電池汽車補貼不退坡,將持續至2020年。
地方對此的支持,除了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和補貼政策,還包括:廣東、湖北等地成立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基金,蘇州、武漢等地出臺專門的氫能產業規劃政策,上海、大同、撫順、濟南、南通、鎮江、臺州、六安、武漢、新鄉等十多個城市正建設或規劃氫能產業園。
據香橙會研究院統計和分析,國內已形成7大氫產業集群,分別為上海、如皋、蘇州、臺州、嘉興、六安、濟南代表的華東,北京、天津、張家口、大同代表的華北,佛山、云浮、廣州、深圳代表的華南,武漢、襄陽、鄭州代表的華中,大連、撫順代表的東北,西安、漢中、銀川、蘭州代表的西北,成都、重慶代表的西南。
雖然我國在制氫等領域有明顯優勢,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的研發也不斷深入且同時推進國產化,但和國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國是商用車在商業化階段,日本和韓國乘用車已經在走商業化?!?月18日,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監歐陽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國內先通過示范區、示范城市發展燃料電池車,商用車比如公交車、物流車、通勤車逐步展開,而后發展到重卡、長途客運再到轎車。
加氫站缺規劃
業內則尤為關心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多位業內人士的采訪,加氫站是制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已成為業內共識。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加氫站新增48座,截至2018年底,全球加氫站數目達到369座。這369座加氫站,在日本、德國和美國的就198座,占全球總數的54%。
中國位居第四,有23座。不過,3月18日,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頂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內在用的加氫站僅十幾座,其中公共站在10座以內,還有幾座內部站。
高頂云說:“建加氫站資金不是問題,缺乏相關法規、標準、國家規劃,所以國內加氫站發展快不起來?!?br />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國內按?;范悄茉吹臉藴蕘砉芾須?,因此加氫站規劃難。有的只允許建在化工區,像加油站那樣處于市中心幾乎不可能。
3月18日,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國外加氫站的安全評價體系和國內不一樣?!皣鴥葰浒踩A研究沒有那么深入,加氫站標準大部分按照天然氣的標準,甚至加油站標準,相對保守、死板。國外的加氫站按照每座站個案評估,某些標準比我們低?!?br />
拿地時間長,審批手續繁雜,都拖長了加氫站建設周期。這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國內有加氫站,拿地時間長達一年半。
不計入土地成本,一個日加氫能力35兆帕、日供應量400公斤的小規模加氫站的設備建設成本大概在800萬元以內,規模更大的站成本則達上千萬。
為此,不少地方已推出補貼政策。目前,佛山南海區的補貼力度最大:日加氫能力在350公斤以上的撬裝式加氫站,今年年底前建成的,新建補貼250萬元,改建補貼200萬元;日加氫能力在500公斤及以上的固定式加氫站,今年年底前建成的,新建補貼500萬元,改建補貼400萬元;500公斤級以上的,新建補貼800萬元,改建補貼600萬元。
此外,加氫站運營企業還有加氫補貼,2018-2019年度銷售價格在40元/千克及以下的,補貼20元/千克。
國外已為加氫站發展做出長遠規劃,政府、企業都大力推動這一基礎設施建設。
在德國,液化空氣、戴姆勒、林德、OMV、殼牌和道達爾等大型能源和車企合資建立了加氫站運營商H2M,該公司還接受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的資金。
目前,H2M在德國擁有60座加氫站,并計劃在2023年之前建成400座加氫站。
日本苦于加氫站數量不到100座,離2020年建設160座的官方目標有一定距離,也效仿德國成立了日本版H2M。
去年,豐田、日產等11家基礎設施、汽車以及金融公司,成立了日本加氫站網絡聯合公司(Japan H2 Mobility),計劃2018至2021年度新建80座加氫站。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MOTIE)日前正式啟動氫能網絡(HyNet)計劃,引領韓國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到2022年建設和運營100座加氫站。參與計劃的企業包括韓國燃氣公司、現代汽車、韓國液化空氣集團等13家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了類似建議:整合優質資源,鼓勵多方合作,組建加氫站建設運營“國家隊”,統一規劃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基礎設施建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